文章分類Article
霞喀羅古道
霞喀羅國家步道是一處具歷史與美景的夢幻級古道,沿線可看見日治時期,日人為討伐尖石、五峰一帶部落修築之駐在所、電線杆、碉堡、紀念碑、土牆及砲台遺址,步行其間,在解說牌的介紹之下,可以了解這一條有著可歌可泣的歷史古道背後的許多故事。
步道有多處極佳的賞楓點,入秋時可見滿山火紅的楓樹林,是知名的賞楓景點。沿途景觀秀麗,吊橋、山澗林相美不勝收,栗園的竹林與馬鞍的楓香林,尤其迷人,讓人忍不住駐足流連。秋天來道霞喀羅,沒有人不會被迷倒的。那一片夢幻又浪漫的紅、橘、黃,深深的牽動每個人的心。
霞喀羅古道又稱作「石鹿古道」,是早期是泰雅族人部落間往來的一條社路,於清領時期開闢成番地道路、再於日治時期建設成警備道路,每2.4公里設置一座駐在所,以用來理蕃,厚實的夯土牆,木板、石灰結構而成獨特的駐在所,在保留下的駐在所遺址駐在所、碉堡、紀念碑及砲台遺址中可看出一二,隨著台灣政經發展,霞喀羅古道經歷了理蕃、伐木造林、及登山健行等不同功用,詳盡而用心的解說牌,道盡了珍貴的歷史。白石駐在所
步道有多處極佳的賞楓點,入秋時可見滿山火紅的楓樹林,是知名的賞楓景點。沿途景觀秀麗,吊橋、山澗林相美不勝收,栗園的竹林與馬鞍的楓香林,尤其迷人,讓人忍不住駐足流連。秋天來道霞喀羅,沒有人不會被迷倒的。那一片夢幻又浪漫的紅、橘、黃,深深的牽動每個人的心。
霞喀羅古道又稱作「石鹿古道」,是早期是泰雅族人部落間往來的一條社路,於清領時期開闢成番地道路、再於日治時期建設成警備道路,每2.4公里設置一座駐在所,以用來理蕃,厚實的夯土牆,木板、石灰結構而成獨特的駐在所,在保留下的駐在所遺址駐在所、碉堡、紀念碑及砲台遺址中可看出一二,隨著台灣政經發展,霞喀羅古道經歷了理蕃、伐木造林、及登山健行等不同功用,詳盡而用心的解說牌,道盡了珍貴的歷史。
霞喀羅古道登山口所在地的養老部落,位於尖石鄉秀巒溪左岸、西那吉山北麓,海拔900至1500公尺之間的山中,部落主要居民為泰岡社遷來居住的泰雅族人,錯落的小屋、原始的山林,泰雅族人讓簡單而樸實的部落充滿了悠閒與歡笑,看著族人悠然的生活方式,彷彿時間也慢了下來。
霞喀羅古道橫跨了養老部落一直延伸至五峰鄉清泉步道,其中的登山口即位於養老部落,沿著部落中的山道蜿蜒前行,落葉鋪滿了鄉間小路,一邊享受沐浴在青蔥綠意之中,咫尺間霞喀羅國家步道的牌子便映於眼前,在開始長達22公里的探險之前,不妨到此處走走,感受一下簡單農作與原民風情吧!
霞喀羅古道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源,沿線可看見日治時期為討伐部落而修築的駐在所、碉堡、紀念碑、土牆及砲台遺址,詳盡的解說牌更善盡了述說故事的角色,讓人一面欣賞山林美景、一面慢慢認識這一條具歷史價值的古道。
沿線的駐在所密度是全台最高,厚實的夯土圍牆,與木板石灰構築而成絕無僅有的獨特建築,在小林、田村台、楢山(青山)、朝日、石楠、薩克亞金(白石)、馬鞍等7個駐在所遺址,仍保留些許昔日規模可供懷古。
白石駐在所
白石駐在所是唯一一座保有廳舍建築外觀的駐在所,更是當時理蕃的珍貴建設,其中常常成為網美最愛打卡的白石吊橋,不僅夢幻美觀、更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。
馬鞍駐在所遺址
馬鞍駐在所遺址與粟園駐在所遺址不同,知名的為其光影變幻的絕美景致,初春的嫩綠、盛夏的蓊鬱、深秋繽紛火紅,與晚冬的枯枝寒涼,馬鞍駐在所遺址擁有大片而參天的樹林,各種變葉闊葉木隨著季節變化,有著各種風情,葉片與陽光,群舞成一場令人神往的光影饗宴,是許多攝影同好與網美文青深愛的拍攝熱點,登山至此處休息、拍照,絕對能讓你不虛此行!
登山口位置:石鹿登山口/養老登山口
步道類型:中級山步道
步道里程:24公里
海拔高度:1247~1507公尺
費時:10 小時
難易度:中級
申請入山或入園:否